电商资讯

“双十二”网购节袭来 扫货留神消费陷阱

电商资讯 2013-12-12 01:23

核心提示 “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刚过,“双十二”网购节再次袭来,不少网民摩拳擦掌准备抢购。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电商制造的一个又一个网购狂欢节中也暗藏着不少“陷阱”,消费者应擦亮眼睛,以防被“坑”。

盘点  七大陷阱“坑”你没商量

陷阱一:打折为幌 暗中抬价

家住中心市区的王安九“双十一”看到一件外套,价格598元,打4折,而这件外套原价558元,平时都是打5折。“很多商品都是价格抬高之后再打折,其实和之前的差不多。”她说。

在“双十一”中,记者发现,有的商品打了三四折,但算下来却并不便宜——商家为了让够“低”的折扣吸引眼球,暗中抬高商品原价。

陷阱二:“全年最低” 还有更低

晋江的许钹今年“双十一”的目标是一个女士背包。她提前观望,在一家声誉不错的女包店看到“不定时涨价”、“越早买越便宜”的广告语,为了抢到最低价,特意等到11月11日零时“秒杀”,终于以“年度最低价”购买了心仪的女包。

“双十一”过后几日,卖家果然恢复了原价,但“双十二”来临之际,卖家却将价格调得更低。“不久之后还有圣诞节、元旦,价格说不定还会再低一些。”她觉得自己被“忽悠”了。

陷阱三:商品低价 运费“天价”

“买了一套餐桌椅,价格挺便宜,邮费当时付了100元。没过几天,物流打电话来让我去洛江自提,否则送货上门要加价300元。我一个人怎么搬得动餐桌椅?只好多花300元。”市区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大件物品的物流费用并不高,但快递费用却不便宜,商家模糊了二者的界限,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运费变为另一个“盈利空间”。

陷阱四:以假乱真 以次充好

华侨大学陈同学告诉记者,他“双十一”网购的某品牌mp3,用了两天就坏了,想找售后修,却被告知是仿品。

记者发现,也有不少品牌商应对网购狂欢节打折的办法就是打折期间,换掉新款,全部换上滞销的旧款。

陷阱五:预付货款 警惕欺诈

江苏连云港市的一位刘先生曾向泉州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提出申诉,称其在“龙华购物网”定购了总价330元的电脑配件,货款预付后却如石沉大海。经工作人员查证,该网站标称的运营商“福建(石狮)龙华有限公司”本身就是一个虚假主体——刘先生遭遇诈骗了,只得转向公安部门报案。

陷阱六:赚够人气 “特价”缺货

以“特价商品”吸引买家消费,从而带动别的商品销售,这种促销手法并不鲜见。然而,不少买家却反映,一些店铺的“特价商品”常常付款后不发货,卖家给的解释是“缺货”或“售罄”。

“想给老妈买条项链,搜到了一个物美价廉的店铺,毫不犹豫地拍下了。为了不浪费邮费,我顺便买了些别的小饰品。收到货却发现,只有后来拍的小饰品,不见项链。原来是项链缺货了。经过协商,卖家将项链的钱退给我。”惠安的杨小姐说,项链没买到,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

陷阱七:返券容易 用券困难

“在一个以购书为主的网站上看到‘买300返150’活动,原本只想买3本书,为了凑到300元,又另外选了4本书,凑到318元。结果,返的150元券必须用于购买该网站上的特定商品,而那些商品价格大多超出150元,又是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安溪的石小姐收到书后非常纠结,“这150元是花还是不花呢?”

支招  保持理智巧避陷阱

多位网购达人建议,首先,网购前,要充分考虑自己的需要,千万不要因为促销低价而购买。列好购物清单后,逐个检查产品的日常销售价格,如果发现价格虚高就应慎重购买。第二,要在不同购物网站间进行比较,同一个网站上也要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品牌和店铺购物。第三,最好购物前与卖家就送货时间、运费支付、退换货手续等问题达成协议,避免日后发生纠纷。收货时应先验货再签收,遇到不让验货的情况应当拒绝签收;发现货物有损坏或货单不符合时,可以拒绝付款。

[憨鼠责编:谷莹]

阅读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