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领跑世界
来源:大连晚报
▲古窑依然采用柴烧的传统工艺。
▲南海沉船打捞上来的古代瓷器。
11月8日起,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与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一起在泉州市拉开帷幕。为支持泉州打造“海丝”品牌,去年文化部与福建省政府在泉州主办了首届“海丝”国际艺术节,有日本、韩国、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今年经中央批准同意,“海丝”国际艺术节将永久落户泉州市,这将大大提升泉州文化影响力和城市形象。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
作为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一部分,泉州德化县举办的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已在10月底举行,包括“行进中国精彩事故·全国晚报总编辑记者走进世界瓷都德化采访活动”的40多家晚报在内的100多家媒体参加了峰会。由《泉州晚报》和德化县组织的全国晚报走进德化的采访活动,令百余名采访者被德化陶瓷艺术及产业发展所吸引和折服。
▲采访者被德化陶瓷所吸引。
千年窑火不断
德化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民窑的代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生产地,今年5月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授予“世界瓷都”美誉。德化是千年古具、千年瓷都,公元933年建县,取名德化乃“以德化民”之意,从西周起就有窑火,唐宋时期德化瓷兴起后就窑火生生不熄千余年,唐代时期德化人颜化綵编撰了《陶业法》,绘制了世界第一幅陶瓷工场规划设计图《梅岭县》,千百年来,德化陶瓷一直以其独特的资质和技艺享誉中外,且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说,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可称之为“陶瓷之路”,宋元时期德化陶瓷搭乘泉州港出海的船只走出山门,走向海洋彼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品,宋代“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的物品就有大量德化瓷器,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都对德化瓷器给予了赞誉。如今在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还有一座月记窑在见证着历史,这座长60多米依山坡而建的古窑已400多年窑火不熄,在已是电烧气烧的今天,这座古窑依然采用柴烧的传统手工烧制。
▲精美的德化陶瓷令媒体记者赞叹不已。
▲媒体记者在陶瓷艺术体验馆体验陶艺。
“网上丝绸之路”
德化瓷器自古曾是通过肩挑背扛方式,从大山的瓷帮古道经海上运往世界,而今在2232平方公里的德化,6000多家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商家通过互联网连接各地,“互联网+陶瓷”使德化开辟了一条“网上丝绸之路”,各种陶瓷产品“上线”成为新常态下德化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零售电商交易突破12亿元,周转量2600万件,故而,德化今年主办了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证明陶瓷窑火已使德化进入了“火红年代”,与1980年相比,如今的德化陶瓷年产值由13%上升到90%,从业人员从1.2万人上升到10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过去只有一平方多公里的县城已扩展到21.6平方公里,城镇化人口由14.5%上升到78.3%,目前有陶瓷生产企业2600多家,年产值近180亿,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20多亿元。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德化电商走在前列,德化陶瓷在领跑世界。文/图 连文[pagebreak]
明末瓷香炉现古阿拉伯文 见证泉州“海丝”对外交流史
来源:大连晚报
一个制于明末的德化瓷香炉上有四圈古阿拉伯文字,11月2日现福建永春。泉州文物界人士表示,此乃国内首现。为何香炉上面会有古阿拉伯文字?其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施政强是永春民间收藏家,这个香炉是他在永春收藏到的。“明末德化窑葱根白釉古阿拉伯文开光三足炉”,这是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为这个香炉定义的名字。经测量,这个圆形香炉外径12.2厘米,内径10.5厘米,高7.2厘米。如今,这个经历了三四百年光阴的香炉腹部已出现两条“八”字形的裂缝。
据了解,1995年,陈建中受邀到英国讲解德化瓷,曾在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看到过一个腹壁上也有着古阿拉伯文的香炉。之后,作为德化瓷的资深研究者,他曾在国内寻找有着阿拉伯文足迹的瓷器,直至近期才在永春发现这个类似的香炉。陈建中通过亲友关系,找到了原外交部驻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文翻译官李光斌,李光斌从北京传来了其对香炉腹壁上那四圈古阿拉伯文的翻译,分别是“权利属于真主”、“伟大属于真主”、“平安属于真主”、“赞美属于真主”。
陈建中说,蒲氏族谱记载了其族人是永春香业的开创人,至明清时,以香谋生的蒲氏族人已经将永春的香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这个阿拉伯文香炉的发现,进而讲述了一段德化外销瓷与阿拉伯后裔、篾香制作等鲜为人知的故事。
“宋代定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的后裔,于明末清初迁永春,引进篾香配方和制作工艺,开始制作篾香,至今已相继九代,历时300多年,这一传统产品现已称为本县外贸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1990年出版的《永春县志》这样记载。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的起锚地。当时定居泉州的阿拉伯后裔蒲寿庚家族,拥有大量海舶,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这个香炉腹壁上的开光图案纹饰是典型的外销瓷特征,说明当时制作这批香炉以出口为主。”陈建中进一步评价说,永春蒲氏的制香业源于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而“海上丝绸之路”又让承载着阿拉伯文化的德化瓷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文/图据《泉州晚报》[pagebreak]
海丝起点“中国白”
——世界瓷都寻访记
来源:江海晚报
精美绝伦的瓷器令各地记者叹为观止。
泉州德化,以瓷器闻名,尤其以白瓷独领风骚,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而德化所产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瓷器就已出口海外,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白”。
上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组织《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走进“世界瓷都”》采访活动,寻访“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走进瓷都德化,各地记者观看了瓷器的整个制作烧制过程,为这原始的制作工艺而惊叹,也为制瓷工人的技艺而赞叹。
面对精美的艺术品,人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观看瓷器的制作烧制过程。
德化瓷烧制工艺可分为瓷土加工、雕塑成型、烧成三个过程。首先是选用德化优质白瓷土为原料,精细加工;雕塑是对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兼收并蓄,综合石刻、木雕、泥塑的技法特点,采用何朝宗开创的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八字技法,雕塑成型,其制作技艺有两种,一种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种是将泥塑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干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雕塑成型工艺,以模制为主,兼有少量捏制。最后放入窑中在一千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德化瓷烧制技艺使用的窑炉有鸡笼窑(分室龙窑)、龙窑(蛇目窑)、阶级窑等。
德化瓷雕塑艺术继承前人优秀技法和何派风格,并不断创新发展,从主体造型设计、表情刻画、衣服处理到局部装饰的完成,体现出精湛的技巧和文化素养的高超造诣,形成了德化瓷雕的独特风格,世代相传,绵延兴盛。德化瓷雕与建白瓷、高白瓷一道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产品远销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化瓷烧制技艺”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春妍[pagebreak]
明末瓷香炉上
来源:江海晚报
古香炉上有四圈古阿拉伯文。
国内首现
刻有古阿拉伯文
见证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流史
一个制于明末的德化瓷香炉上有四圈古阿拉伯文字,前天在福建德化被人们发现。泉州文物界人士表示,此乃国内首现。为何香炉上面会有古阿拉伯文字?其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发现 香炉腹壁有四圈古阿拉伯文
“明末德化窑葱根白釉古阿拉伯文开光三足炉”,这是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为这个香炉定义的名字。只见该香炉敞口、直腹、三足,内底满釉微凹,外底素胎微鼓,腹壁外部以四圈古阿拉伯文开光。经测量,这个圆形香炉外径12.2厘米,内径10.5厘米,高7.2厘米。如今,这个经历了三四百年光阴的香炉腹部已出现两条“八”字形的裂缝。
据了解,1995年,陈建中受邀到英国讲解德化瓷,曾在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看到过一个腹壁上也有着古阿拉伯文的香炉。之后,作为德化瓷的资深研究者,他曾在国内寻找有着阿拉伯文足迹的瓷器,直至近期才在永春发现这个类似的香炉。
研究 特邀阿文资深翻译官翻译
这个香炉真正引起陈建中兴趣的,就是其腹壁的那四圈古阿拉伯文。为此,他通过亲友关系,找到了原外交部驻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文翻译官李光斌。前几天,李光斌从北京传来了其对香炉腹壁上那四圈古阿拉伯文的翻译,分别是“权利属于真主”、“伟大属于真主”、“平安属于真主”、“赞美属于真主”。
陈建中说,蒲氏族谱记载了其族人是永春香业的开创人,至明清时,以香谋生的蒲氏族人已经将永春的香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这个阿拉伯文香炉的发现,进而讲述了一段德化外销瓷与阿拉伯后裔、篾香制作等鲜为人知的故事。
延伸 阿拉伯后裔至永春开创香业
“庆云飞缥缈;兰圃馥氤氲。”永春五里街镇西安路,华岩室与实验小学之间,坐落着一间香气缭绕、闻名遐迩的店面,这就是“蒲庆兰香室”——永春香业的源头。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的起锚地。当时定居泉州的阿拉伯后裔蒲寿庚家族,拥有大量海舶,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
延至明清鼎革之际,闽南沿海大乱。清顺治三年(1646年),蒲本初的后代由晋江东石迁居永春卓埔后溪寨,建古榕堂,成为永春蒲氏开基祖。随着蒲氏入永,蒲氏家族的传统产业——香业也随之入永。
“这个香炉腹壁上的开光图案纹饰是典型的外销瓷特征,说明当时制作这批香炉以出口为主。”陈建中进一步评价说,永春蒲氏的制香业源于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而“海上丝绸之路”又让承载着阿拉伯文化的德化瓷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交流。 黄雅珊、林联勇[pagebreak]
世界瓷都传承古窑薪火发力互联网+
来源:深圳晚报 陈龙辉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的作品。
深圳晚报记者 陈龙辉
凭借互联网这种新的商贸载体,“海上丝绸之路”从历史课本中走到现实。10月27日至29日,以“互联网+陶瓷产业”为主题的2015年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在福建泉州德化举行。全国各大陶瓷产区政界、商界人士共千余人齐聚盛会。包括采访峰会的媒体和参加“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的全国晚报总编、记者,共有超过100家媒体走进世界瓷都,前来探访德化陶瓷千年历史文化,寻找德化陶瓷产业蓬勃发展的秘诀。
数据显示,德化现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年产值近180亿元,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陶瓷电商发展迅猛,目前有6500多家电商应用企业,电商年交易额超过40亿元,占领了全国80%的茶具网络销售份额,是全国唯一同时获评阿里、京东“电商县20强”和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称号的县。
而所有这些成绩,只是这座瓷都千年底蕴在电商时代的一次厚积薄发。
德化获封“世界陶瓷之都”
2015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向来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此次,德化何以能赢得这一殊荣?其实内行人大多知道,这绝非逆袭,而是实至名归。
先来看看德化的历史底蕴。德化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民窑的代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地。它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烧制原始瓷的窑口之一,早在唐代,德化人就编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瓷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从西周至今,德化窑火从未间断,陶瓷文化一脉相承,先后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
德化被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历史底蕴的传承。德化人摸索出独树一帜的陶瓷手工技艺,尤其是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等“八字技法”,代代传承。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当地不仅将陶艺课引进小学课堂,还创办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了一支近6000人的老中青陶瓷艺术人才梯队。被传承下来的除了技艺、还有古窑。一口月记窑历经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已经燃烧了数百年,堪称奇迹。
就现今德化的经济结构看,“世界陶瓷之都”更是名副其实。目前德化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陶瓷产值从1980年的1785万元到目前突破170亿元,陶瓷出口从1481万元增加到123亿元。同时,经过近30年发展,陶瓷企业占德化县城企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13%上升到90%,产值从29%提升到90%。
近年来,德化主动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良性互动、共生发展。德化陶瓷电商走在中国陶瓷产业前列,在阿里研究院日前公布的“2014全国电商百佳县”榜单中,德化排名第七。
来客观赏德化陶瓷。 张九强 摄
南海一号印证德化瓷业繁荣
近年完成整体打捞的“南海一号”以大量的实物印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忙和德化瓷都陶瓷业的繁荣。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该船1987年被发现, 2007年完成整体打捞并移入专门兴建的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2015年1月28日,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在世人面前。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南宋外销瓷主要由福建泉州德化窑系、磁灶窑系、闽清义窑系和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五大民窑瓷器构成。
专家推断,泉州是“南海一号”的始发港。该船的船型是一条典型的福船,与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古船相似。船上货物并无广东的货物,在泉州就已装满,无需停靠广东加货。而沉船位置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航线。
宋《诸蕃志》记载:东南亚地区,流眉国“饮食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勃泥国“无器皿,以竹编具多叶为器,食毕则弃之”。适用的器皿如此匮乏,中国瓷器倍受欢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以德化窑系为代表的福建窑口产品以日用之碗、盘、杯、碟为大宗,正是迎合了各国人民的需求。
60多岁的烧窑师傅冯清芳依然坚守在月记窑,以古法烧制瓷器。
古窑薪火不断延续至今
在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内,一口明清时期兴盛一时的名窑“月记窑”至今仍在熊熊燃烧,该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类型为龙窑,烧制沿用古法以木柴为燃料。
龙窑是我国窑炉的一种,一般建筑在江南地区坡地上,自下而上,如龙似蛇。因建在山坡上,火焰自然上升,具有火焰抽力大,升温快,同时装烧面积大,产量高的特点。
德化龙窑在唐代中晚期就已出现,到宋代时期结构改良得更为合理。月记窑沿袭宋代的结构,共有33个阶梯,长约33米,设有7个门供装窑、出窑之用。窑身两边各分布着33个窑目,是添加柴火的地方。这个窑炉其貌不扬,从外面看就是用黏土和红砖胡乱搭成的简陋房子。但是“窑不可貌相”:靠着柴火,窑炉可烧至1370℃高温,几百年前远销海内外的德化瓷有许多就从这里出炉。
如今柴烧龙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油窑、电窑和天然气窑,但60多岁的烧窑师傅冯清芳却依然坚守在月记窑以古法烧制瓷器。
冯师傅介绍,柴火从窑头开始烧起,根据火候逐步从各个投柴孔孔依次往上添火,第一个窑目的柴火要持续烧2个小时,平均每20~25分钟后,才点燃下一个窑目的柴火。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多一把柴火进去,陶钵就会“倒掉”,瓷器就烧坏了。所以火候拿捏是关键。一般烧到炭火变白,瓷器就差不多“熟”了。
不过,摆在窑里的瓷器,上面的瓷器熟得快,下面的瓷器熟得慢,炭火变白后,还需再用小火慢慢烧下面的瓷器。这一窑产品预计需要烧制26小时才能“烧熟”。
瓷器不仅是造型的艺术,还是火的艺术。冯师傅不到20岁便开始烧窑,数十年来专门伺弄传统的柴火窑,堪称火的艺术大师。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德化提供)[pagebreak]
千年海上丝绸之路 泉州
来源:聊城日报
□本报记者 耿宏伟
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始建于公元260年的三国时期,当时置东安县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历史。泉州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四区,晋江、石狮、南安三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五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541公里,常住人口约836万。
泉州文化沉淀深厚,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开放包容的文化,早就泉州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四海一家 多元融合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著名的世界贸易大港,各国商人、旅行家、僧侣及各行各业人员汇集于此,带来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和犹太教文化等,外来的宗教和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民间信仰交相辉映,和谐相处,泉州也因而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德化白瓷 如脂似玉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不断传承创新。从宋代开始,德化陶瓷大量外销欧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产品。如今德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瓷出口基地。
德化白瓷,如脂似玉,晶莹剔透,温润、洁白、典雅、明净的玉质美感驰名中外,外国人眼里,世界最好的白瓷在中国,而中国最好的白瓷就在德化。德化是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窑是世界白瓷雕塑历史最久、品种最多、质量最优、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窑口。一把篾刀、一双巧手、一块瓷泥,捏、塑、雕、刻、刮、削、接、贴,揉进智慧,塑起心中最神圣的模样。德化陶瓷雕塑,技艺精湛、制作精美,格调高雅让人叹为观止,以明代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陶瓷雕塑造型优美、气韵生动,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正如诗人舒婷所说:“仅是背影,也能倾国倾城。”
德化现有中国工艺大师1人,中国陶瓷大师4人,陶瓷企业2600余家,其中顺美集团投资的顺美陶瓷生活体验馆更是享有“民办生活馆,一馆看千年”的美誉。在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不仅可以欣赏到顺美集团为合作伙伴:迪士尼、可口可乐、乐购、target、奔驰等设计制作的陶瓷相关制品,还可以亲自参与到制瓷拉坯的快乐。
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的洞上陶艺村以德化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月记窑柴烧、传统手工制作为主题,以当代国际陶瓷艺术创作、交流、展示等陶瓷文化活动为载体,整合蔡径古村落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自然资源,景区规划面积3000亩,月记窑景区占地面积30亩,是一个集古龙窑生产场景、陶瓷艺术品创作、陶瓷文化体验与陶瓷文化的交流活动的陶瓷文化旅游景区。
在互联网时代,德化大力推广“互联网+陶瓷”,获得国家商务部第二批国家级电商基地。
品茗闻香 心静如初
安溪是铁观音的发源地,永春是“中国四大制香基地”。在多数人心里焚一炉香,冲一壶茶是两件不相及的事情,在泉州这座历史名城里,随着香艺师点起的上好沉香,展示香道的细腻之处,茶艺师静心素手开始茶道。静和慢是品茗闻香的共需,随着一屋沉香和茶香,使人心静如初。
安溪县现已获得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目前,安溪有机茶叶认证面积从34128亩增加到38358亩,其中有机茶叶认证面积为全国产茶县第一位。安溪现有茶树品种繁多,其中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6个品种于1985年被定为国家良种,佛手定位省级良种,被茶业界誉为“茶树良种宝库”。有机茶是中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因此,有机茶更是茶叶中的上品,有茶叶产业皇冠上明珠之美誉。
永春香史可追溯到宋元时期,当年阿拉伯人沿海上丝绸之路带来香料,其后裔定居永春县,以制香为生。目前,永春产品丰富多样、行销国内外,全县累计获得省著名商标7枚,通过iso认证13家。被国家授予“中国香都永春达埔”称号。
听南音 观南戏
南音是古老的乐种,典雅曼妙,情韵深沉,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贵的音乐瑰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泉州是南音的发源地,千年来,南音广泛流传于泉州一带闽南语系地区。“南音生南国,曲曲寄深情”80后南音艺术家蔡雅艺这样介绍南音:“南音,是古代先人遗留在泉州的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找回这样的生活方式,并继续优雅地享受下去……”“御宾社”三百多年来能一直不断延续下来,除了南音这个古老的乐种本身有着极大的魅力外,也与一代代的南音人坚持不懈的用心保护传承有关,他们不仅口舌相传,还编谱造曲保留宝贵的文字资料。近年来,“御宾社”专门与一些学校合作,培训一些对南音有兴趣的小孩子,“只要让这些孩子真心喜欢上了南音,即使以后他们不在这个社团了,南音也不会失传,还会一代代地传下去。”
南戏包括有提线木偶、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等。泉州戏曲不仅是泉州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近年来更是成为“文化使者”,活跃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
提线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木偶作为戏曲表现形式出现在汉代,表演时,演员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在泉州比较出名的木偶戏有《小沙弥下山》,随着音乐,演员手中的线让一个活灵活现的小沙弥展现在观众面前。[pagebreak]
“碰”瓷
来源:宜宾晚报网
在英文中,china代表中国,china意为陶瓷。火与土的淬炼,技与艺的融合。陶瓷由此而生。
10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家晚报的社长、总编、记者共80多人齐聚泉州德化,共同见证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的隆重召开,也拉开了“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全国晚报总编记者走进“世界瓷都”德化采访活动的序幕。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互联网+”热潮席卷中国的当下,德化陶瓷窑火更旺,瓷香遐迩,熠熠生辉,绘就锦绣图景。
从泉三高速德化出口进入绿色瓷都,可见到古代帆船正扬帆,其长4.7公里的瓷都大道陶瓷文化景观墙和陶瓷文化景观长廊,诉尽德化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蕴。
“本次采访活动的主题重大,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德化陶瓷发展经验的多角度挖掘,既充满历史文化韵味,又具有时代特征。因此,很多会员单位都很重视此次采访活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炳云表示,此次活动有内容、有意义,也会在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德化陶瓷文化历史悠久,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瓷雕技艺独树一帜、享誉天下,历史上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民窑的代表,被誉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世界白瓷之母",具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完整的陶瓷产业链。
德化白瓷,如脂似玉,晶莹剔透,温润、洁白、典雅、明净的玉质美感驰名中外,获得“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窑是世界白瓷雕塑历史最久、品种最多、质量最优、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窑口。德化陶瓷雕塑,技艺精湛,制作精美,格调高雅让人叹为观止。
张九强 晚报记者 陈道强 周彬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