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目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保存最完好的龙窑——月记窑旁,一名工匠手工制作瓷器。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福建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这里所产的白瓷从宋代起开始销往欧洲,在明代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而享誉四海。在目前德化保存最完好的龙窑——月记窑旁,仍有陶瓷匠人坚守着最传统的陶瓷烧制技艺,而在德化十多万陶瓷从业人员中,已有不少新一代工匠,在传承的同时不断探寻德化白瓷的创新与发展。徐金宝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专业,返乡拜师学艺,将大学所学的材料专业知识与传统陶艺、雕塑、工艺美术等相结合,创办陶瓷科技公司,除了设计开发传统白瓷茶具、工艺品外,还不断尝试调整瓷土配比,开发具有更好耐热性、耐酸碱性、吸附性更强的新材料,推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陶瓷。今年,他研发的可直接用明火和电炉加热的白瓷水壶已经上市,可用于净水的白瓷滤芯也即将推出。除了制作工艺的创新发展,在德化,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拓展了产品品类,实现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提升了产能,也因此接到更多海外订单,让“中国白”继续漂洋过海、享誉世界。
这是目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保存最完好的龙窑——月记窑(10月20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一名游客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参观月记窑。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拉坯制作白瓷茶具。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为白瓷工艺品修坯。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拉坯制作白瓷茶具。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这是徐金宝制作的白瓷茶具(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查看刚刚出窑的白瓷餐具。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这是徐金宝制作的白瓷茶具(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这是徐金宝制作的白瓷茶具(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在拉坯制作白瓷茶具。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调配瓷土。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取出烧制好的白瓷茶杯。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徐金宝检查一批白瓷茶具。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为一个白瓷花瓶修坯。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查看刚刚出窑的白瓷餐具。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徐金宝打开一窑刚刚烧好的白瓷茶具准备自然降温。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这是徐金宝研发的可用明火和电炉加热的白瓷水壶(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0日,一名网络主播挑选徐金宝制作的白瓷茶具准备上线直播销售。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美陶瓷厂,工人操作机器制作陶瓷产品。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美陶瓷厂,工人检验自动化陶瓷生产线生产的陶瓷花盆。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美陶瓷厂,工人制作出口欧美的陶瓷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美陶瓷厂,工匠为出口的马克杯上色。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美陶瓷厂,工人摆放一批陶瓷存钱罐。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美陶瓷厂,工人制作出口欧美的陶瓷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美陶瓷厂,工人制作出口欧美的陶瓷存钱罐。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美陶瓷厂,工人摆放马克杯以便烘干。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10月2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顺美陶瓷厂,工作人员整理出口欧美的圣诞陶瓷制品。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